欢迎光临建设行业信息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建筑部品>>企业动态>>

家装业“感冒”战略转移资本回归

  前一段时间受全国房地产市场影响,家装建材市场一度疲软,很多实体企业为了适应市场环境而进行战略转移,寻求新的发展路途。在当下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合肥家装建材行业的民企们将如何转型才能实现“华丽转身”,何去何从才能求得“弯道超越”?

  民企困境成实体经济“硬伤”

  2011年以来,受到世界经济复苏的势头趋缓、主要能源原材料价格高位波动、国内人工成本大幅上涨等因素的影响,成本上升已经成为当前民营企业发展面临的主要困难。

  “在当前社会情况下,民营企业做实业的确非常困难。就拿家装建材行业的发展困境来说,除了受房产市场影响外,企业成本上升和融资难度加大对企业生产经营产生一定影响,民营企业效益有所下滑。”合肥市家装委会长张清说,当前实体经济特别是民营企业市场准入难,使得企业无法正常运转;融资难,造成企业融资环境恶化;民企受重视度不够,相关保障措施不到位等困难如果没有解决好,实体经济发展的步伐就会受阻。

  融资难成企业主最大“心病”

  省统计部门的问卷调查显示,安徽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变得更加突出。合肥市建材商会的负责人汤勇说,当下社会各类企业迫于发展需要企业贷款和融资规模逐渐扩大,拿实体建材企业的下游经销商来说,原来100平米的店运作起来需要1万到2万资金,现因发展需要扩大到10000平米,相应的运作资金就会增加到100万到200万。

  其中的资金周转就需要银行贷款,恰遇市场不景气的现状,销售业绩呈现下滑,企业投入略大导致入不敷出,资金来源受到限制,使得无力承担贷款还款,此种情况下企业经营就出现不同程度的问题,而下游经销商的困境将直接影响实体生产型企业的发展。

  相关专家认为,国内民营企业的现状不尽如人意,融资途径不畅通是制约企业发展最直接的外部原因。从内源融资来看,民企自有资金来源有限,资金难以支持企业的快速发展。从外源融资来看,他们可以选择银行贷款、资本市场公开融资和私募融资等三种渠道,但目前国内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外源融资渠道方面并不畅通。

  张清表示,民企一个最大特点就是发展迅速,进行新产品研发过程中需要大量资金。然而在银行放贷采取严格限制的大背景下,对民营企业贷款资金严重缩减。为了保证企业资金链完整,为了在艰难中求生存,部分企业往往不得不求助民间资本采取融资、借贷形式来缓解资金压力。

  市场倒逼企业不得不加速转型

  市场疲软时,企业还能不能坚守实业成功打造本土品牌?这是建材市场遭遇降温的背景下,每个经营者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以最常见的涂料市场为例,民营经济“短腿”导致很多企业贫血,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工业涂料的90%被外资品牌所垄断,缺乏自主品牌,大量企业还在民用涂料领域挣扎。此时此刻,如果有企业勇于开拓国内产品新市场,实施积极的战略转移,或许能闯出一片新天地,在这方面已经有“合肥造”尝试着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在瑶海工业园内,安徽飞箭集团董事长王开平感叹道,“看起来我们企业规模不小很风光,但背后的苦只有自己才知道,因为资金短缺的时候还只能靠自己去撑。有时候会想,如果不是始终揣着振兴民族涂料品牌的梦想,是不是也要去转型做开发了?”

  “由于总想着做大做强,结果前几年也走了一些弯路。”王开平坦言,作为民用涂料行业的佼佼者,曾经把销售网络铺向了全国,摊子大了后当资金变得越来越紧张时,就感到了肩上的巨大压力。于是从2011年起,企业主动转型求变,正式进军工业涂料领域,并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放弃了已经建立的全国营销网,平稳度过了发展中的瓶颈期。

  今年,飞箭集团正计划在巢湖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建设中国立顿工业涂料生产基地,总规模达335亩。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中国最大工业涂料生产基地,在生产能力和设计规模上都将领先国内。“我们现在的想法是立足扎根本土,在新的涂料领域,比如在工业、公共建筑、家电产品等,继续坚持打造安徽自己的知名品牌。”王开平说。

  完善金融体系让流失资本“回归”

  民营企业是实体经济的主力军,因此发展好民营经济至关重要。除了企业自身苦练内功外,一个至关的外在条件就是银行要真正去为中小企业服务,及时为中小企业提供持续的资金支持。

  业内人士建议,政府需要加快金融网网络的铺设,提高中小企业获得金融服务的便利性。从目前已有的一些中小金融机构来看,因普遍缺乏政策性融资权,在其政策环境、体制结构、经营管理、自生发展等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整个经营状况不佳,没有很好起到为民营企业服务的作用,影响了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

  “要想解决好实体经济贫血问题,必须先处理好民营企业的问题,让流失的资本回归,让跑路的企业家回归,这样才能为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铺好路子。”知名经济学者、安徽省政府参事程必定曾认为,企业要学会适应市场环境,加强改革创新,走差异化发展道路,加深品牌影响力;政府则要完善支持中小民营企业发展的金融政策体系,做到降低中小企业贷款风险和交易成本,才能给民营中小企业更有效地减负,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责编:何娟)




品牌推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