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建设行业信息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建筑部品>>资讯>>

部品部件实现全过程智能生产

  □ 纪沐辰
 

  随着BIM(建筑信息模型)、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建筑业数字化转型是必然要求和趋势。建筑部品部件生产作为建筑业转型升级重要的应用场景,采用智能生产线、数字化管理技术等,推动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生产方式,实现高效生产。

  智能生产线提高生产效率

  自动上料、喷码、切割……在中国五冶集团(成都)建筑科技产业园钢结构智造基地,全智能钢结构部件生产线已经落地,该生产线由智能无人下料、机器人坡口切割打磨工作站以及牛腿智能装焊工作站三部分组成。据介绍,通过该生产线,一块原材料钢板可实现智能转运、自动上料、自动喷码、智能切割以及自动分拣,并通过AGV(自动导向车)智能配送到指定工位。整个生产线实现无人化操作,生产效率相比传统产线提高30%。

  当前,建筑企业正在积极探索创新,三一筑工作为建筑工业化高科技平台型企业,致力于“把建筑工业化”,在北京市利用其在工程机械领域积累的技术实力,研发并建设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部品部件生产线,致力于打造5G灯塔工厂,智能生产线建设初见成效。在长沙,其柔性智能生产技术(SPCS 技术)已然成为长沙的一张新名片,是长沙数字建造、智能建造、装配式建造系统解决方案的核心技术。SPCS生产线通过BIM技术串联设计、生产、施工各环节,通过工业软件驱动,正向解析BIM,自动实现拆布模具、智能布料、高效翻转合模、质量检验等工序。该技术可以使第一代PC(预制混凝土构件)生产线产能提升40%,工人数量减少30%,综合成本下降20%,是实现“像造汽车一样造好房子”的创新技术、实用技术、前沿技术。

  河北省同样注重推进工业化智造生产。其中,雄安新区加快推进智能建造生产线建设,目前已上马投产无人值守的智能生产线26条、混凝土年产能500万立方米、水稳年产能150万吨、沥青年产能70万吨。

  产品标准化保障构件质量

  在广东省华实中建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预制构件生产线,通过自动化和智能化的设备,精确地完成构件的加工、组装和质量控制等各个环节。其柔性生产能力使得不同类型的预制构件如梁、柱、板等能够快速且高质量地生产出来,满足了建筑业的多样化需求。

  在设计阶段,融入了BIM可视化协同设计理念,确保了生产的精准与高效。在生产阶段,采用了标准模台与组合边模的配置方式,通过流水线进行高效生产。整个生产线由PMS(项目管理系统)进行智能控制,实时监控生产线流转、养护窑、堆垛机、布料机以及振动台等关键设备的运行状态。达到了标准化、智能化、流水线化和一体化装配成型的高度。

  广西为了实现部品部件标准化生产,建立装配式建筑项目各类信息生成规则、构部件编码规则、二维码赋码规则、无线射频识别(RFID)信息规则,实现部品部件产品的统一编码。在装配式建筑中推行标准化设计,推动建立以标准部品为基础的专业化、规模化、信息化生产体系。

  保定市积极推进装配式建筑数字服务平台建设,编制《保定市装配式建筑BIM信息化技术应用指南》,建立并完善钢结构、混凝土结构等标准化构件“保定族库”,统一设计图集、明确编码规则,打通设计端到生产端的数字化传递,加快实现部品部件数据共享,提升装配式部品部件生产质量水平。

  生产全过程数字化管理

  在中交一航局二公司预制分公司显浪基地的智慧工厂,一批生产好的地铁管片正在装车。每环宽1.5米、重达25吨的管片,都贴着带有二维码的小纸片。扫描二维码,管片的型号、重量、强度等参数以及钢筋笼验收时间、浇注时间、脱模时间等全流程工序呈现在眼前。这个智慧工厂,可以年产10万立方米的预制构件,青岛地铁5号线和8号线支线项目的近4500环管片,就是从这里生产的。

  为了实现从原材料采购、生产计划、生产监控、质量控制、物流运输、设备维护等全过程信息化管理,陕西省西安市要求部品部件生产应基于一物一码规则,实现从计划排产、生产过程、质量验收、成品仓储到发运安装全过程的追溯和管理。部品部件生产优先选用自主可控工业软件,具备对接并解析建筑信息模型设计数据功能,实现设计数据转化为生产数据,通过数据驱动实现高效协同生产。通过生产管理平台和工业软件,实现建筑信息模型数据到生产数据的互联互通和人员管理、计划排产、产线驱动、质量验收、成品仓储、发运安装的信息化管控,形成生产管理标准化手册及生产过程数据、产能分析报告等资料。

  同时,部品部件要建立分类编码体系,采用有源或无源标签技术对部品部件进行统一编码管理。部品部件类编码体系需根据应用场景、复杂程度,选择有源或无源标签技术对部品部件进行统一编码管理,实现一件一码,支持通过扫码、蓝牙等技术手段获取标识数据,串联业务流程。部品部件类编码体系所采用的标识技术应满足构件批量存储、发运、生产报工及交货数据对接的需求,并在过程中形成数据采集记录。

  北京城市副中心印发推动智能建造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推动构件集成化供应和可追溯管理。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开展新型建筑工业化综合试点,打造以部品部件工厂为枢纽的工程产品集成供应体系。鼓励预制生产单位加强标准部品部件数据库与自动化生产线之间的信息关联,推动设计选型与零构件生产有效衔接。推行预制构件赋码管理,应用RFID或二维码等身份识别技术,实现建筑部品部件从生产加工、入库、储存到调拨、出库、运输、进场验收的全流程智能化可追溯管理。

  《智能建造技术导则(试行)》提出,通过工业网络、智能控制系统和生产管理系统建立智能生产线,统筹有限能力排产、制造执行、物料自动配送、产品标识、状态跟踪、优化控制、智能调度、设备运行状态监控和质量追溯等生产管理,促进设计、采购、排产、物流等生产关键环节的精益化管理。




品牌推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