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建设行业信息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建筑部品>>资讯>>

正确把握发展智能建造中的几对关系

  □ 王常旭 秦洪卫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强调,发展智能建造,培育现代化建筑产业链,加快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我国建筑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智能建造作为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其发展进程涉及多元主体、多重维度的复杂关系。正确厘清并把握这些关键关系,才能充分释放智能建造的潜力,推动建筑业向高质量、高效率、低消耗、低排放的方向转型,为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与“双碳”目标实现提供有力支撑。

  统筹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筑牢发展根基

  智能建造的健康发展,需充分发挥市场与政府的协同作用,形成“市场发力、政府护航”的良性互动格局。

  ●从市场维度看,企业是智能建造技术创新与模式探索的主体

  要落实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要求,打破区域壁垒与行业分割,让企业在资源配置中占据主导地位。

  一方面,鼓励建筑企业、科技企业围绕智能设计、智能施工、智能运维等核心环节,加大研发投入,探索“智能建造+场景应用”的特色路径。例如,部分头部企业通过打造数字孪生工地,实现施工过程的实时监测与动态优化。

  另一方面,引导企业聚焦建筑工业化与数字化的协同,推动装配式建筑与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物联网技术的深度融合,提升生产效率与工程质量。

  ●从政府维度看,需强化顶层设计与政策保障,为市场主体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一是加快完善智能建造领域的标准体系,统一行业编码规则、数据接口标准与业务流程规范,解决“数据孤岛”“标准不一”等痛点。

  二是加大政策激励力度,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信贷支持等方式,支持企业开展智能建造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同时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鼓励企业大胆探索创新模式。

  三是加强监管体系建设,构建“事前引导、事中监管、事后评估”的全周期管理机制,防范技术应用风险与市场无序竞争,确保智能建造发展始终沿着高质量方向推进。

  平衡顶层设计与模块开发破解落地难题

  智能建造是系统性工程,需坚持“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在统一框架下推进模块化开发,避免各自为战和重复建设。

  ●在顶层设计上,要立足行业全局,搭建智能建造的整体架构

  一方面,明确行业发展的总体目标与阶段任务,围绕“数字住建”“智慧建造”等国家战略,统筹规划技术研发、产业培育、人才培养等重点领域,为行业发展划定时间表与路线图。

  另一方面,强化跨部门、跨领域的协同联动,建立由住房城乡建设、科技、工信等部门组成的协调机制,统筹解决智能建造发展中的技术瓶颈、产业配套等问题,推动形成“全国一盘棋”的发展格局。

  ●在模块开发上,需注重“分工协作、数据联通”,让各环节、各系统形成有机整体

  一是按照“业务边界清晰、数据流转顺畅”的原则,将智能建造系统拆解为设计模块、施工模块、运维模块、监管模块等细分单元,鼓励不同企业聚焦优势领域开展专业化研发。例如,科技企业专注于智能监测硬件研发,建筑企业专注于施工场景的软件应用开发。

  二是强化数据中枢建设,以BIM技术为核心载体,建立覆盖项目全生命周期的数据共享平台,实现设计、施工、运维等环节的数据互联互通。例如,部分城市打造的“智慧住建平台”,通过整合项目审批、质量监管、安全监测等数据,为智能建造提供数据支撑。

  三是注重模块间的协同适配,在开发过程中明确各模块的接口标准与关联规则,避免出现“系统脱节”“数据断层”问题,确保智能建造系统能够高效运转。

  融合监管创新与业务升级提升治理效能

  智能建造的发展,需推动监管系统与业务系统的深度融合,实现“以监管促业务、以业务强监管”的良性循环。传统监管模式存在“重监管、轻业务”的误区,导致监管系统与业务实际脱节,难以发挥实效。要改变这一现状,需从业务本质出发,构建一体化的监管与业务体系。

  ●让监管系统服务于业务升级

  在数字化系统开发过程中,需深入调研建筑设计、施工管理、质量验收等业务流程,将监管要求嵌入业务环节,实现业务开展与监管同步。

  ●依托业务数据提升监管精准度

  监管数据的可靠性源于业务数据的真实性,需建立监管系统与业务系统的数据共享机制,避免人工填报、数据造假等问题。例如,通过物联网设备实时采集施工扬尘、噪声、进度等数据,为监管部门提供客观、实时的监管依据,实现精准监管、靶向治理。

  ●推动业务逻辑的数字化重构

  不能简单将传统业务流程搬到线上,而是要结合智能技术特点,优化业务流程。例如,在项目审批环节,通过搭建线上协同审批平台,实现设计方案、施工图审查等环节的线上流转与并联审批,缩短审批时限;在施工管理环节,通过BIM技术与施工进度计划的结合,实现施工工序的可视化模拟与动态调整,提高施工效率。

  兼顾科技赋能与绿色发展彰显行业价值

  智能建造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建筑业的高质量发展,需始终坚持科技赋能与绿色发展、以人为本的统一,避免重技术、轻价值的倾向。

  ●在科技赋能与绿色发展的融合上,要以智能技术推动建筑业绿色转型

  一方面,通过“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突破智能建造关键核心技术。例如,研发节能型智能装备、新型绿色建材,推动建筑能源系统的智能调控,提升能源资源利用效率。

  另一方面,将绿色理念贯穿智能建造全生命周期。在设计环节通过BIM技术优化建筑布局与户型结构,降低能耗;在施工环节通过智能调度减少材料浪费;在运维环节通过智能监测实现建筑能耗实时管控,推动智能建造与绿色建筑深度融合,形成工业化、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的格局。

  ●在科技赋能与以人为本的统一上,要避免“重技术推广、轻人的管理”误区

  智能建造的核心是为人服务,需要围绕人的需求优化技术应用。

  一方面,要加强从业人员的数字化能力培养,通过校企合作、职业培训等方式,培养既懂建筑技术又掌握智能技术的复合型人才,解决人才短缺问题。

  另一方面,要构建基于人的行为管理的智能系统,从管物向管人与管物结合转变。例如,基于从业人员的信用档案与技能等级,实现项目团队的精准匹配;通过智能穿戴设备监测施工人员的生理状态与安全行为,保障人员安全,推动“行为数字化、管理智能化”,让智能系统真正融入日常业务,提升从业人员的获得感与安全感。

  作者单位为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

上一篇:让装配式农房装扮美丽乡村
下一篇:没有了



品牌推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