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建筑部品>>规范标准>>
科技创新引领住宅高品质发展
- 时间:2025-04-21 09:30
- 来源:中国建设报

新闻“汇”客厅直播现场
全屋智能
装饰板材空腔预留管线
装配式部品部件预制生产车间
当前,科技创新已经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已经走进各行各业,给各个领域都带来了变革。本报特别邀请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北京国标建筑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建筑师郝学,共同探讨科技在住宅高品质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好房子”引领建筑品质
中国建设报:您是如何理解“好房子”的?您认为“好房子”应该具有哪些标准?
郝 学: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适应人民群众高品质居住需要,完善标准规范,推动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从国家绿色可持续发展大背景来看,一方面要提高房屋的质量水平,另外一方面要降低资源的环境负荷。
每个人都有权利住上各自心目中的好房子,每个老百姓都有属于自己的好房子标准。好房子也不是必须又贵又大,保障性住房同样可以建设成好房子。
从实施角度来看,我们要去了解老百姓想的是什么。之前我们参与了一个由住房城乡建设部牵头的关于绿色宜居住区质量与建筑品质满意度研究的调研。调研分析归纳出了不满意、满意和改善需求的前10名。
在大家最不满意的方面,包括隔声、层高、户间、管道、楼板等问题,都直接影响居住的体验。还包括漏水、墙面空鼓开裂、后期运维不足以及智能家居等。
在最需要改善的方面,排第一的是室内空间的灵活性,这一点是超出大家预期的,没想到对于空间的灵活可变性有很大的需求。因为一套房子可能要用一辈子,甚至好几代人,需要在一个几十上百平方米的空间里,把全生命期都做好规划。比如开始一个人居住,之后两个人生活,生完孩子还会有老人来照看等,这些就是对于空间灵活性很明显的诉求。
除此之外,卫生间、外围护结构的不渗漏,室内装修工程总体质量与效果,包括空气质量问题以及智能照明与智能家居等,这些方面都与前面提出的不满意方面的痛点问题结合上了。
这说明大家既对现在的这些问题不满意,又希望以后能够得到全面改善,需求是非常迫切的。
总结下来,跟建筑有关的,第一是工程质量通病普遍存在;第二是功能空间单一,不能适应大家的变化性的需求;第三是室内性能较差,包括隔声、漏水等;第四是全生命周期运维落后,可持续性不足。
以从业者的角度来说,我们既落实了行业主管部门的要求,又看到老百姓的痛点和希望。所以我们认为先解决痛点问题,再满足老百姓的改善性需求,只有这样的房子才能住进老百姓的心里。
在我看来,对于好房子的标准,不能一概而论,面对不同的人,他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需求和标准。
装配式推动“好房子”建设
中国建设报:您如何理解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
郝 学:在这方面,中国建科进行了建筑业和汽车行业的对标,分别从设计、建造、使用、服务和生活进行了全面对标,覆盖了从设计到建造再到运维的全过程,提出了数字设计、装配建造、安全健康、绿色运维和美好生活五大维度。
在整个对标和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建筑业和汽车行业差距还是比较大的,尤其是在建造和运维两个层面。当前,建筑业存在大量传统湿作业,大量的现场手工作业,汽车行业全部是在生产线上预制出每一个配件,然后直接组装。
在运维方面,购买汽车、电动车时都会拿到运维保养手册,什么时间该去都写得很清楚,而且维护保养的时候可以告诉你怎么修、从哪修、谁来修,但建筑业住房现在还有一定差距。
所以我们提出来的解决方案是引入新质生产力,就是装配式装修。为什么说装配式装修是新质生产力?从施工者角度看,原来工人多为农民工,装修过程中,现场都是湿作业的方式,从装配式装修来看,我们把农民工变成了产业工人。
在生产方式上,从原来的现场水泥砂浆的湿作业转变成跟汽车行业一样,工厂预制现场干法施工,由产业工人把工厂预制好的构配件、内装修相关产品部品进行现场组装,由整个产业链去保证最后的交付品质。
生产方式和劳动者都发生了变化,建造材料同样也发生了变化。水泥砂浆是高碳排放的原材料,现在使用绿色可循环可持续的相关材料,比如轻钢龙骨,它的复用率可以达到70%以上。装配装修采用的墙板也可以一定程度上进行复用,让材料进行循环,可以大幅降低二次装修或者检修维护中产生的碳排放。
中国建设报:装配式建筑跟传统工地上的建筑相比,有哪些优势?
郝 学:首先是建造模式。装配式是工厂预制现场安装,全面实施了现场施工的干作业。这样的好处是什么?一是精度会非常高。二是建造周期短,装配式建筑和装配式装修,都以工厂化部品应用为基础,虽然前期主体构件拆分、内装的精细化设计上投入的时间相对会比较长,但是它可以跟现场的主体建造同期进行,整体时间是节约的。尤其是装配式装修,因为很多是既有建筑改造,周边环境制约比较大,所以缩短建造周期还是非常有意义的。
其次是建造质量。装配式的全过程是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可以大幅提高建造质量。
再其次是使用运维。在装配式建筑当中,中国建科一直实施的叫SI管线分离系统+大空间结构体系,在内装修和主体结构之间,利用装修的空腔、木作背板的空腔走管线,相当于原来的建筑是把“肌肉、血管、骨头”放在一起,现在把“血管”单独拉出来。以后管线设备需要检修的时候,不会伤及结构主体,为后期的可持续的运营和维护留下了空间。
最后是空间灵活。比如去商场,它是一个大空间,小商铺都是任意分割的。那么在一套房子里面,在保证结构坚固耐用的前提下,去掉承重墙,全部采用轻墙。同时和管线是分开的,空间就很自由,可以任意调整调配。
聚焦装配式装修,中国建科提出来的原则叫绿快好省。从国家的角度来说,装配式装修是节能减碳,从居民装修过程中来说,它是绿色环保的。我们提出一个点叫极致绿色,所有板材都采用ENF(极低甲醛释放量)级板材,它的甲醛排放量是国标一级的1/5左右。这些极致的绿色产品的应用,结合干式工法,可以把环保做到极致,这也是装配式装修和绿色建材结合的非常重要的点。因为现场没有水泥砂浆或者很少水泥砂浆作业,所以整个安装过程就比较简单,这样速度也会快很多。当前,已经可以做到40天让业主从搬离到搬回。装配式装修部品部件都是工厂预制,现场拼装,误差可能只有几毫米,甚至零点几毫米。此外,像湿作业过程中可能存在开裂等情况,采用了装配式装修之后都可以轻松解决,做到省钱省人工更省心。
科技赋能“好房子”
中国建设报:新技术、新产品对“好房子”建设有哪些帮助,有什么具体实践应用?
郝 学:中国建科在好房子的建设过程中提出“科技赋能建好房子”,其中数字化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现在,新建住房量是在逐渐缩小的,更多是在存量房改造上。对于存量房来说,它原始条件已经非常不确定了,在家装测量过程中,20世纪90年代或者更早的房子,甚至是2000年左右的房子,它的图纸和现场看到的已经完全不一样了。经过多轮装修,墙体管线数据全都没有了,有的甚至连图纸都没有了,这种情况下就需要进行精准测量。利用数字仪器对整个空间进行扫描,形成数字空间,可以提高既有空间测量的精准度,同时降低拆改过程中的复杂度。测量完成之后,把数字空间的模型导入数字设计平台,把原来的数据和新的设计内容结合在一起,作为一个设计和展示的平台。
还有一个大家比较关心的就是装修过程中的空气质量。10多年前,大家对于装修中最注重的是效果、美观度,但是现在业主更多地注重安全健康水平。中国建科有一套自己的解决方案,研发了一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数字模拟空间技术。举例来说,装修过程中,我们把房屋空间的数据输入到软件中,其中墙面、顶面、地面用什么材质,有没有甲醛、用不用胶等信息数据也输入到软件中,它可以模拟出装修后这个空间的空气质量。
数字模拟空间技术全面应用在装修项目,就可以在最开始了解会有多少空气污染,然后去调整设计方案,比如减少木作用量,提升板材的等级。同时,在施工阶段,我们在现场放置一个机器人,每15秒会刷新现场的数据,如果监测到胶超标、甲醛释放超标,就会马上报警,之后进行复测。
此外,科技赋能在施工层面也非常重要。现在很多项目是既有建筑改造,不论是办公楼,还是住宅,都期望能够对周边的影响减少到最低。比如有些破拆,用抡大锤的方式,震动噪音都很大。我们引进了一些比较先进的静音施工方式,如电剪——充电的大剪子,可以将墙体剪碎,声音会小很多。我们一直在说破拆时候声音很大,大部分都是在破拆湿法作业的产品,比如瓷砖等,所以一直强调干法施工,这样就没有水泥砂浆了。比如墙面用龙骨,然后挂上墙板,中间加上隔声的材料,既能做到隔声,墙厚还薄了很多。
原来大量用承重墙的时候,200毫米厚的墙体再加上砂浆罩面可能得250毫米,如果采用大空间结构体系,轻钢龙骨墙体可能13~15厘米就可以解决,还提高了得房率。所以利用新科技、新产品,可以大幅提升我们整体的建造水平。
除了施工建造技术外,产品材料也非常重要,比如一些覆膜板产品:净醛金属板、净醛地板,包括无醛胶的使用,都可以从源头上降低排放量。
中国建设报:人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建筑当中度过的,房屋的质量和良好的居住环境,对于生命财产安全以及健康舒适度的影响都是深远的,这也对“好房子”在运维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运维过程当中,数字技术起到了什么作用?
郝 学:在运维过程中,最担心的是隐蔽工程。什么叫隐蔽工程?装修完后,我们看到的是漂亮的壁纸、木地板,还有吊顶等。但是最需要维护的往往是设备设施、管线,这些是平时看不到的。在装修交付的时候,我们交付给用户的是“实体空间+数字孪生的虚拟空间”。
把面层和结构层之间的隐蔽工程的相关信息全部录入这个虚拟空间。通过手机、平板电脑可以直观看到相应的设备,点击后,其所有数据就呈现出来。在日常维修维护中,比如新风系统,滤芯的更换和清洁可能会经常忘记,在进行数字建模的时候,就把设备的品牌、型号、滤芯等信息全部都录入进去,会自动提醒什么时候该换滤芯。还有的如滤水净化器,它配有手机APP,不仅会到期提醒,甚至支持一键下单。由于房屋里的设备构件特别多,未来也期望能够和相关数字化平台进行合作,把相应的部品部件和需要检修的信息,通过物联网技术全部做成一个统一的数字平台,就可以真正做到,哪有问题,一键下单,坐在家里等着送货上门。
智能家居提升居住体验
中国建设报:智能技术日益兴起,智能家居和装配式内装两者的结合能够给生活带来哪些影响和改变?
郝 学:说到智能家居,从大的系统来说,有智能安防、智能健康、智能照明、智能环境,还包括后期的智能家具、家私以及能耗监控等,范围是非常广的。
智能家居跟装配式装修的结合其实是非常便捷的。智能家居分有线布控和无线操作两大系统,如果进行有线布控,需要在前期设计阶段跟装配式装修进行结合,把所有的管线进行良好的遮蔽,后期检修口也都设计好;无线操作相对简单,预留一些电点位就可以。
那么选智能家居究竟选什么是合适的?其实这个也是菜单式的,每个人心目中都有一个自己的智能家居,但是从专业角度来说,智能安防的底线是一定要有的,燃气报警系统、水浸报警系统、烟感报警系统,这几大报警系统是一定要有的。因为家里首先要保证安全,再考虑如何舒服。比如水浸报警系统,在厨房洗菜盆的下面装一个感应器,下面有小触点,触点感应到有水了之后,就会进行报警。联动电动水阀,可以直接切断整个水阀的前端,这种联动是非常迅速安全的,同时把报警信息推送到用户或者物业服务人员的手机上。
对于家里有老人的来说,还会有一些跌倒报警系统。一种是用摄像头进行监测;还有一种更新的技术叫毫米波雷达,把汽车的毫米波雷达技术应用到智能家居领域,用雷达反射的方式来监测人体的运动,这种技术既不涉及隐私,又能够准确高效地报警,属于智能家居领域内相对较新的产品。智能家居选择的时候也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单品,也可以系统性地做全屋性的智能家居。
除此之外,随着大家节能意识的大幅提升,家庭的能耗监测系统其实也是智能家居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不论是从国家层面的减碳,还是家庭的节约成本,都有很大的意义。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住宅产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变革,从设计、建造管理到居住体验,每一个环节都在科技的推动下得以发展和变革,朝着更智能、更绿色、更节能的方向迈进,希望未来在科技的助力之下,住宅品质也得到越来越大的提升。
文字整理:孙宇枫
友情链接
-
| 中国建筑
| 中国铁建
| 第一商用汽车
| 中国建造师网
| 数字化企业
| 中国交通新闻
| 中国项目招标
| 中国基础建设
| 建筑网
| 中国名企排行
| 山西建筑考试
| 中国城市网
| 中国建材市场网
| 中国工业新闻
| 综合节电
| 中国新闻网
| 工程建设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能源新闻
| 建材之家
| 城市交通网
| 中国工程网
| 中国港湾
| 中国路桥
| 全球贸易网
| 环保科技
| 国联资源网
| 绿建之窗
| 鲁班大学
| 一览路桥网
| 中国铁路
| 中国城镇
| 五展六会
| 新型建材
| 虫筑网
| 中国电建
| 建筑信息
| BICES 2025
| 冶金工业
| 中国交建
| 中国中铁
| 阿拉丁
| 河姆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