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建设行业信息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建筑部品>>资讯>>

绿色建筑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然选择

  □ 郑海平
 

  建筑业是城市能否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而绿色建筑是重中之重。从减碳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来看,发展绿色建筑是建筑业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重点之一。

  绿色建筑成为发展方向

  绿色建筑是指建筑物在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空间,最大限度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建筑。

  绿色建筑与传统建筑相比,更加强调与自然和谐共生,通过科学的整体设计,采用自然通风采光、低能耗围护结构、新能源利用、水循环利用、绿色建材等集成技术,更广泛地利用自然资源,实现资源循环利用,有效减少能源消耗,提高环境质量和舒适度,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绿色建筑不仅是建筑的一种形式,更是一种方向。数据显示,当前建筑能耗已成为与工业、交通能耗并列的三大能耗之一。因此必须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

  一般而言,建筑的碳排放主要通过建材生产、建材运输、建筑施工、建筑运营、建筑维修、建筑拆解、废弃物处理7个环节构成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

  数据显示,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中,运行阶段占最大比例,约为60%~80%;其次是建材生产的碳排放,约占20%~40%;施工过程仅占5%~10%左右。

  众所周知,建材是支撑我国城镇建设的基础材料,为改善人居生活条件、治理生态环境和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了重要支撑。但是,建材企业大多处于高能耗高碳排放状态,减少建材企业碳排放量,对整个建筑业碳达峰将起到重要作用。

  绿色建材是构成绿色建筑的基础,发展和推广应用绿色建材对建材行业碳排放有重要影响。使用绿色建材,可以推动建立低碳、环保、节能、高效的绿色建造,真正实现产业转型。同时,绿色建筑在运行过程中,可以利用太阳能、地源热泵、空气源热泵等可再生能源,减少化石能源利用,从而减少建筑运行过程中的碳排放。

  绿色建筑发展受到高度重视

  我国高度重视绿色建筑的发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对《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进行了修订,重新构建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环境宜居等评价指标体系,推动绿色建筑转型升级。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广泛影响着各行各业,建筑业产业链长、涉及领域广、能源消耗大,在国民经济中占据支柱地位。然而,目前不仅普通大众还未建立起符合碳达峰、碳中和的生活方式、生活理念,很多建筑业从业者也没有真正意识到如何做才能实现行业的碳达峰、碳中和。

  倡导绿色建筑,正好符合节能减碳这一碳达峰的本质要求。从现实的角度来考虑,在规划层面实现产城融合和职住平衡就是“大绿色”,也是真正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有效途径。

  目前国家在规划层面大力提倡建设5分钟、10分钟、15分钟生活圈,就是为了实现职住平衡。仅减少私家车通勤这一项,就能减少很多碳排放量。

  绿色建筑发展的地方实践

  近年来,陕西省一直把绿色建筑作为重中之重常抓不懈,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022年年底竣工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实训大楼项目最大的亮点是楼宇智能化系统,包括一个集成支撑平台、六大信息化工程和三大保障体系。智能化系统涵盖了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安保自动化系统、能耗监测系统、环境控制系统、车辆管理系统、给排水系统、信息网络系统等18个系统。在新技术应用方面,共应用新技术8大项、31个子项,科技进步率达3%以上,为现场管理、绿色施工、节能降耗、工程创优等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直接创造经济效益300万元以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明显。

  位于西安国际港务区纺渭路以西、规划路以北的纺渭路租赁型保障房项目,在建设中通过设计优化和方案优化达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保目的。在施工中采用BIM +智慧工地平台,助力提升建造品质、确保施工安全、提高项目精细化管理水平,绿色建筑的理念在质量控制、永临结合、绿色施工等方面体现得非常到位。

  深度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随着人民群众对于建筑环境和居住品质的需求不断提高,应该进一步提升建筑环境健康和舒适度水平,积极开展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零能耗建筑试点示范。

  积极开展既有公共建筑能效提升行动,聚焦医院、宾馆、商场以及交通场站等类别中的高能耗建筑,推动绿色节能改造;推动一批重点标志性建筑、具备条件的历史文化建筑实施绿色化改造;制定各类公共建筑用能限额指标。

  积极推动城镇老旧小区节能改造,以城市更新和老旧小区改造为契机,研究适宜的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路线;鼓励开展人居环境整治、适老设施改造、基础设施绿色化和智能化提升的综合改造,提升老旧小区居住品质;稳步提升农房节能标准,推广成熟适用、经济可行、施工简便的农村建筑节能技术和产品。

  积极推广装配式建造技术应用,提升装配式建筑标准化、系统化、集成化设计水平,完善适用于不同建筑类型的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体系,积极探索装配式建造适宜技术在市政、轨道交通、园林、村镇建设及城市更新等领域的应用,推进装配化装修方式在成品住房项目中的应用。

  发展是硬道理,节约是大战略。必须把节约能源资源放在首位,从源头形成有效的碳排放控制阀门,优先选用高强度、高性能、高耐久、耐腐蚀、抗老化材料,延长建筑使用寿命,降低部件更换频次,从长远角度降低原材料消耗,实现源头减排;建立涵盖设计、生产、施工等不同阶段的协同设计机制,按照标准化、模块化原则对空间、构件和部品进行协同深化设计。

  通过生产、施工各方的前置参与,避免设计中的错漏,提高部品部件适配性,提高工程易造性,减少返工浪费。

  此外,还要充分考虑施工临时设施与永久性设施的结合利用,实现“永临”结合,减少重复建设;采用适用的安装工法,制定合理的安装工序,减少现场支模和脚手架搭建;积极推广材料工厂化加工,实现精准下料、精细管理,降低建筑材料损耗率;监控重点能耗设备的耗能;加强施工设备的进场、安装、使用、维护保养、拆除及退场管理,减少过程中资源消耗。

  同时,提高节能在绿色建筑评估体系中的权重,把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零能耗建筑的要求分别纳入不同的星级标准,以促进并实现绿色建筑的快速发展。

  采用绿色运行托管、合同能源管理等模式,把建成后的绿色建筑运行管好,充分发挥并释放出绿色建筑的节能减排潜力。

  采用工程总承包、全过程工程咨询等组织管理方式,促进绿色建筑设计、生产、施工深度协同,整体提升绿色建筑管理集约水平。

  发展绿色建筑关系到我国建设低碳经济、实现双碳目标、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如今,深度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大规模推广绿色建筑,已成为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建筑业应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绿色建筑的支撑作用,加快节能减排、碳补偿等前沿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广,增强政府、企业在建造过程中的协同参与,共同推动建筑业早日实现“双碳”目标。




品牌推荐



友情链接